在南方,吃稻米的大家都知道东北的五常大米,泰国香米,湖北京山的桥米,都是米中极品。湖北也是种植水稻多的地方,也是产优质大米的地方。湖北是大米主产地之一,而最出名的莫过于 “京山桥米”。
据《京山县志》记载,桥米产于京山县孙桥镇,因煮熟的米粒似“桥”状而得名。明朝嘉靖皇帝定其为宫廷“御米”。2004年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2007年获“名牌”称号。2010年获“驰名商标”称号。2013年获“湖北十大名米”称号。
京山桥米原产地为孙桥镇蒋家大堰村。地处江汉平原往大洪山脉的过渡地带,是典型的丘陵地貌。该村一口堰塘(蒋家大堰)灌溉着附近一条山冲的120多亩稻田,称之为“桥米田”。蒋家大堰北面山中余家河水库三面环山,有竹笼泉、乌鲁泉、阳鲁泉、黎田背泉、正子泉和槐树泉等6个泉眼,泉水汩汩而出,常年不竭。“桥米田”原生稻种名“洋(阳)西早”,所产的稻米青梗如玉,腹白极小,颗粒细长,光洁透明。
当地流传有“桥米”的传说和歌谣。孙桥距明朝嘉靖皇帝故居湖北钟祥皇庄仅30千米,传当地官员曾将桥米敬奉给皇庄的兴献王朱佑杬(嘉靖之父),其品尝后赞赏不已,派专人送京城,嘉靖品尝后誉之为“食宝”,故桥米又有“御米”或“贡米”之称。当地流传的儿歌云:“桥米长,三颗米来一寸长;桥米弯,三颗米来围一圈;桥米香,三碗吃下赛沉香”。2011年桥米传说入选了荆门市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“桥米”不仅外观上粒粒饱满,光亮,内质上更是富含蛋白质、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。这一切源于“桥米田”优质的土壤,其土当地人称“白散土”,粘性特别强。据科学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(包括有机质、全氮、碱解氮、全磷、速效磷)等含量都明显优于周边其它地区,而且灌溉稻田的水源来自山涧的温泉水,含有丰富的铁、硒等元素。加上地处丘陵地带,昼夜温差大,尤适宜水稻的生长,故所产稻米质量非同一般也在情理之中。遗憾的是,由于“洋西早”成熟时能长到半人高,容易倒伏,生长周期长,产量却极低,出米率也低,仅少数人自产自食,故在当地备受冷落。后当地人引种优质稻种“鉴真2号”,桥米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,并在京山普及开来,形成规模种植。后湖北举全省之力,打造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大米品牌——桥米。
今京山桥米已走出京山,飘香万里,把一个古老传说演绎成了一部跌宕起伏的现代传奇。